新时代的精神文明是以科学为核心基础的,所有马克思主义者们,所有唯物主义者们,应该尽快地展开对生命智能设计论之科学性的探讨,从根本上打通理论根基,科学地阐释生命起源,尽快地大力消除“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及“社会达尔文主义”所造成的思想毒害。哲学理论的研究需要有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的参与,而不应当只是文史学者的圈子,尤其是对于唯物主义哲学,科学们家甚至应该占更大的比例,没有真正科学态度的人和自私自利、屁股不端的人更是应该直接排除在外。这样做的目的是力求让认识符合客观实践,形成真正客观的唯物主义认识和理论,从而能更好地指导社会实践。
同时要加强科学宣传,先主要围绕宇宙自然、生命起源、人工智能、生物科技这几个方面进行多方位、多方式、直观易懂的宣传,破除迷信,正确引导社会大众对神佛的崇拜,避免流于表面的,甚至疯狂的传统迷信形式,严厉打击各种在这一过渡期间迷惑大众,坑蒙拐骗之人。对各宗教经典及教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去伪存真,对信徒们予以宣讲,正确引导。如何判断精华还是糟粕呢?不如就先依是否有大爱,是否合乎天道,是否残害人性来作区分。
从我们的角度向无限大的方向看,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生命体中。如果生物的某个部位发生了病变,生物自身免疫系统就会启动,或主动进行药物治疗,或使用其他治疗方式,正如我们对自身所做的疗愈一般。从这一点上,人类也有必要维护自身的和谐,让自身成为这个巨大生命体中健康的细胞,而非毒瘤,否则若是招致这个巨大生物的“治疗”,那不仅是地球和人类会被消灭,很可能周边宇宙空间内的生物都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人们现在大多沉迷在物欲之中,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对自然也缺少敬畏之心。我们要想长久图存,就必须要施以天道,践行正道,与我们所处的这个巨大生命体和谐共生。
正如讯息所言,宗教(英文"religion")一词的本义是指连结,基于某种连结而形成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这个角度讲,宗教不仅仅包括我们所说的道教、佛教、基督教之类的信仰,也包括各种学说、派别、团体和主义等等。现代的年轻人更喜欢通过网络去沟通,而非去寺庙和教堂,不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宗教体验,而正是因为他们在互联网上更能找到连结的渠道,产生更强烈的宗教体验。然而无论是生活中还是网络上,这些连接有好有坏,有些则恶劣到必须加以制止和纠正。“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随着人工智能工具在科学研究中的使用,科学正在加速发展。人类对宇宙自然的科学认识更加迅速和深入,诸如大脑意识及生命创造等问题的神秘面纱将被完全揭开,人们将破除各种迷信,科学将成为新时代的信仰。科学与各大宗教所宣扬的爱一点也不冲突,或者说科学本就是一种大爱,是为了造福人类,而且绝大多数真正的科学家们也是怀揣着美好的愿望来进行科学研究和应用的,他们是建设人间天堂的中流砥柱。
讲到符合天道的精神文明,这点创造者们也早就已经教诲了我们,我们可以向古今中外的所有古圣先贤们取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取精去粕,扭正理解,更好地前行。这些文化如此广博,以下只简略一二。
上善若水,大道至简。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人类现在是知道的知识太多,而对真正的智慧体悟太少,空耗了许多时光,却又感觉茫茫然心无所住。在错误的方向越是大踏步地快速前进,越会偏离目的地越来越远,不如先慢一些,缓一些,好好审视我们自己和自身的路。个人如此,人类亦如此。大道不得广行于世,社会因此百病缠身。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天地的规律是要平衡和谐,人类社会也应如此,这点是就物质生活而言,而非精神境界与社会荣誉,在后者而言更应德配其位,配其名。很多人对《圣经·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的内容有误解,其中所讲:“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段被解读为“马太效应”,简单来说就是多的越多,少的越少。这段本来是用人间的物质分配方式来劝人多在精神层次上自我提升,多做义行,这样便能在“人子”归来时享有更高的荣誉,却由于出现在《圣经》中,反而被不少人用来合理化一些社会的严重不公,这是完全颠倒了。
总的来说,我们所应提倡的是物质分配的个人富足与整体公平,但仍有一定的区别,这区别主要从何而来呢?就是要通过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对优秀的要适度加以物质奖励,但有上限,平均水平差距过大,其余地将更多地体现在其社会荣誉上。老子的“不尚贤”与墨子的“尚贤”并不冲突,核心就在于都是要控制物质利益,追求精神提升,正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墨子作为一代大家,他的一些社会理念很值得借鉴,可以发展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概述如下:
尚同——树立全社会的共有价值观,大同之下鼓励“各异”,每个人的自我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体现;
尚贤——选贤任能,德才兼备最佳,具有崇高奉献精神的人来担任社会各级职位;
节用——生活富足,但要反对穷奢极欲、奢侈浪费、贪婪无度;
由于人们不再需要为生活而奔波,无需为五斗米折腰,不会被一分钱难倒,一日三餐也可以下单点菜,由机器人来完成。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生活一应之所需,皆无需担心,富足程度依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而定,这将成为一项基本人权,金钱被彻底废除。事实上,人们将过上非常富足的生活,可说是应有尽有,可以尽情享受科技带来的富足和愉悦。这与资本社会里有意物化大众完全不同,人们将有更多的时间以充分自由地享受自己的人生,活出真正的自己。在不伤害他人和危害社会的前提下,个人对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完全的自由权,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体验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乐趣~或修身养性,或文艺创作,或科学探索,或游玩四方,或休闲玩耍等等等等,皆可自由安排,甚至于虚拟世界中沉浸式地体验无限的可能。当然正如创造者们说的,我们最好能分清什么是虚幻,什么是现实。同时每个人也要为自己的选择和所做所为负责。
人们将能更加真实自然的觉察自我、面对自我、表达自我。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亲和友爱、和而不同,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可以予以拒绝而无需有任何后顾之忧,而被拒绝一方则不应纠缠烦扰。至于两情相悦,互生爱意,或和或分,乃是当事人自由之事,和要尊重,分亦要尊重。人心思虑渐归于纯净,以臻于“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世人常有,“抱朴守真,乐天达观”随处可见。(注:燕处超然: 拥有富贵的生活仍心态安然,超脱物外)
写到此处,兴甚至哉,心中不由响起阵阵歌声~排名不分先后: